南开陈军院士angew:理论引导实验,界面调控实现高压钴酸锂!
原创 ssb
研究背景
钴酸锂在当今的便携式电子产品上依然有广泛的应用,因为它的循环寿命高,振实密度大,体积能量密度高,产品性能稳定,一致性好。
尽管钴的价格越来越高,但是电子产品具有较高的溢价,且用量相比电动汽车上要少很多。产业界的公司,比如宁德新能源,珠海冠宇等,依然致力于研究高压钴酸锂,来不断提升其能量密度,从而能够提升电子产品的续航能力。
钴酸锂的理论容量为274 mah/g,但是完全去锂化需要5 v vs li的电压,这么高的电压会导致电解液严重的分解、电极表面结构和电极材料本身的不稳定。目前最先进的商业化钴酸锂产品可以实现充电至4.48 v,学术界的文献报道很多能够达到4.6 v,容量可以达到220 mah/g,但是还没有大规模实用。
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充电电压需要对钴酸锂的界面和本体进行优化,主要的策略是对钴酸锂颗粒的包覆/掺杂或者使用电解液添加剂。
研究成果

近日,南开大学陈军院士团队在angew上发表文章,tuning interphase chemistry to stabilize high-voltage licoo2 cathode material via spinel coating,利用尖晶石涂层调控界面化学,稳定高压licoo2正极材料。
阴极/电解质界面相(cei)对电池高压阴极的循环稳定性至关重要,但其形成机理和性能仍不明确。本文报告了cei的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内亥姆霍兹层(ihl)中丰富的物种控制,并可从材料方面进行调节。层状lco阴极ihl中丰富的物种在充电后从特定的阴离子(比如pf6-)吸附转移到溶剂分子(比如ec),值得说明的是,这是通过计算得到的,证明了理论计算的重要性啊!
反复充放电会不断改变ihl中ec/pf6−的比值,导致cei组分在循环过程中发生动态演化。基于这一发现,作者从材料方面构建了一个稳定的阴离子为主的ihl,并使用钝化尖晶石li4mn5o12(lmo)涂层。由于尖晶石lmo与pf6−之间的强相互作用,会产生pf6−占主要成分的ihl。因此,合成的lmo-lco具有阴离子衍生的和富含无机lif的cei,在加热至500°c时表现出机械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,而未改性lco中产生大的膨胀和裂纹/空洞。
界面的改善使lmo-lco电极性能优越,在0.05 c下具有194 mah/g的容量,在0.5 c下进行3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3%。丰富的ihl种类可以通过阴极的表面反应性或电解质的配方(如溶剂、锂盐、添加剂和它们的比例)进一步调节,这为构建稳定的cei打开了巨大的机会。
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cei形成/演变的机理,并为高压lco和其他高能正极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思路。
图文详情

